“中国制造 2025”下先进复合材料将迎来新发展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石,其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必要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好的材料做支撑,我国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性能可设计等特点,能有效地减轻飞机、航空发动机、导弹和航天器的结构质量,是高科技战略性材料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制造2025》纲领提出后,制造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尤其高精尖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好的环境。针对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日前,本报采访了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SAMPE)中国大陆总会秘书长崔振进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何鲁林研究员。
何鲁林:“大”与“强”本身是一对辩证的概念。事实表明,“大”未必“强”。我们讲“强”,更多要强调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据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碳纤维产能设计1.5万吨,而实际产量不足一半,开工率低,产品批量稳定性不好,企业亏损与经济地位严重不匹配。应该讲,先进复合材料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成为复合材料应用强国,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
《中国航空报》:全球领域的关于复合材料学习交流的情况是怎样的?国内是什么状态?
何鲁林:先进复合材料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际上无论是原材料制备,设计与工艺还是工程应用均已取得了较大进步。在国内,行业刚进入成长期,也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但从科技成果向下游应用转化的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欠缺。当然,这也意味着未来整体盈利水平将呈现出稳步持续上升的态势。
《中国航空报》:您对中国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有哪些看法?材料是制造业的一个基础,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又将怎样推动“中国制造2025”?
崔振进:随着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壮大,全球范围的复合材料交流也热闹起来。在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都有相应的品牌活动建立起来,包括各类学术会议、展览、企业参观以及市场合作等。我们国家也经常派出代表参加会议和展览会,保持交流,保持对于国际市场和领先技术的把握。国内与复合材料行业相关的学术会议也很多,有各类刊物报道学术进展,有展会进行产品宣传,还有各类培训等。SAMPE在中国最早于2009年开始开展复合材料相关技术的培训,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基础知识、复合材料适航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工艺成型、质量管理、力学测试、力学性能表征、连接及装配技术、维修技术等全体系性的培训,但是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实操性培训方面急需加强,需要尽快确定并统一行业技能人员的岗位鉴定方法等。
加强对复合材料特点、优势、应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复合材料先进在哪儿,从而促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培养更多的复合材料设计、材料、工艺、检测人才,推动复合材料的发展;做好行业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加大并管理投资,特别是在重大装备上的投资;做好基础理论研究,把行业内公认的基础性技术问题搞明白(比如界面、老化等),统一行业标准及评价方法也很重要;重视复合材料全寿命成本的统计研究,从各个环节设法降低成本;在高端材料(如高性能碳纤维等)上研发力度还要加强,力争替代进口;重视复合材料行业在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发展,促进行业持续发展。扩大复合材料应用范围,突破制造技术中的关键瓶颈。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