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2018年度大展将于11月份揭幕
记者获悉,此次大展将展出明清以来知名收藏家项元汴、黄丕烈、龚心钊、吴湖帆等装潢的珍贵典籍,文献品类涵盖佛经、书籍、碑帖、尺牍,装池形式包括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册页装、卷轴装等,并分类展现绘画、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在图书装潢中的运用。目前,重量级展品已陆续公布,每一件都堪称是20180620/287132.html">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在古代图书装潢中,手卷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通常也叫作卷子。它的装法是将书页粘连成长幅,在尾部装上木头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圆轴,然后从左到右将纸幅卷成一束收起,阅读时则自右向左逐渐展开。卷首背面装上丝织的裱头,收起时将全卷包住,即所谓覆背,系以丝带,以玉别固定,既起保护作用,又有装饰效果。
■古代图书的装潢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是评判古籍等第高下的一个重要依据。此次大展将展出明清以来知名收藏家项元汴、黄丕烈、龚心钊、吴湖帆等装潢的珍贵典籍,文献品类涵盖佛经、书籍、碑帖、尺牍,装池形式包括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册页装、卷轴装等
另一件备受关注的展品,是经折装的宋拓碑帖《九成宫醴泉铭》。经折装,即将整幅长纸按一定宽度加以折叠,然后再在前、后(上、下)加装木版或织锦面的封面、封底,使成书册。本次展出的这部北宋拓本,先后由明清之际当过三朝宰相的党崇雅、清代道光年间兵部尚书初彭龄、嘉庆年间内阁学士翁方纲等人递相收藏。到1934年,收藏家龚心钊花了六千大洋将其买下,并重装了该碑帖。
制图:李洁
极为难得的是,龚心钊尽可能地保存了原来的材料和面貌。首先,原书封面、封底的面料用的是缂丝,虽然多有磨损,但重装时只用包角的余料略做补缀,基本保存了宋代缂丝的原貌。其次,碑文四边的旧装宋纸都予以保留,不作更新。第三,原书的背页因为年久脱落,重装时用储蓄的宋软黄纸、贵州楮皮纸各一层进行了加褙。最后,加固旧装的明代提花缎如意纹四合函套,再包以柔软坚韧的鹿皮。为了装好这部书,龚心钊特地把北京的名工王仪堂招到20180620/287132.html">上海,完工之后,特别让王仪堂题写了一张名条,粘于书背。在古籍装潢中,装工留名是很少见的,这可视为一种特殊的褒奖。
值得一提的是,它们不仅传递了那个时代的书法之美,而且是研究造纸史的可贵实物。据卷尾大名鼎鼎的“扬州大方”方尔谦的题跋,前一页白色纸是六朝写经纸,质地坚韧紧致;后一页深黄色纸,软薄加光,是有名的“硬黄”。所谓“硬黄”,是用黄蘖染色,再加浆或涂蜡使之光泽莹滑,且能防蛀久藏,敦煌写经常常用硬黄纸。苏东坡诗“新诗说尽万物情,硬黄小字临《黄庭》”,说的就是这种纸。
古籍附属的书具修复工作也不容忽视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