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展再现“抄袭”(1)
家具市场同质化严重
当前中国,知识产权的意识处于一个提高的阶段。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也重视起来了。但业内人士坦言,我国消费者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仍待提高。在国外,仿冒、抄袭的产品往往没有市场,而在国内,此类产品只要具备价格优势,依然有市场。但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应把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重要手段,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知识产权。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国华表示,家具行业尤其是实木家具的竞争日趋激烈,自主创新的设计已成为衡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家具行业的外观专利侵权现象频发,阻碍了家具行业健康发展,大量仿冒、抄袭的外观设计形成了难以打破的恶性竞争,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起诉讼也是无奈之举,希望家具行业对专利权的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积极开发自己的专利。
家具抄袭难题待解,设计创新面临无奈 百强新家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弘毅表示,天津的两家公司向法院提请了管辖地异议,但被法院驳回,该案将择日开庭,而这两家公司目前还没有和百强公司有任何接触。 “抄袭事件”频发 3月17日,拥有多喜爱、我爱我家等多个儿童家具品牌的倍安生活家居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公共微信号上宣称“在东莞国际家具展的第二天,专利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展会现场查封了星星美墅涉嫌抄袭的几款床品,这些床品与倍安生活至白小屋拥有外观专利的羽迪系列床品的外观如出一辙”。而星星索、星星美墅等品牌的生产商东莞雅琴居家私有限公司则反击称“在世博园发生恒大美森美公司有预谋并恶意地在展会期间骚扰我司,根本没有维权中心工作人员在现场,也没有被查封,此事件会移交法律部门跟进处理。” (下转D04版)
近日,伴随着春季广东三展的陆续落幕,家具业内上半年的“动作”、“趋势”和“市场”也让业内人士了然于心。但许多观展的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展会上一眼望去,“相似”的产品太多了。尽管展会是一个行业交流的平台,但依旧是许多小品牌“抄袭”的大舞台。 且不论两家公司孰是孰非,产品相近却是不争的事实。除了这两家,新京报记者在深圳家具展现场看到,家具展上的实木家具品牌、新中式家具风格品类大行其道,有一些小品牌的产品外观看起来和部分知名品牌格外相似,相同的材料、类似的外形,让新京报记者犯起了“脸盲症”。 家具展上的“脸盲”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起,多个知名家具品牌都曾遭遇“被抄袭”的“痛”。2012年10月,双叶家具陆续起诉了两家家具公司侵犯其外观专利;2012年上海家具展上,北京依诺维绅家具指认麦斯得尔多款型号产品涉嫌抄袭,后反被麦斯得尔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并道歉;2013年深圳家具展,荣麟世佳与深圳市耀华宜家家具有限公司间就参展的柏森“大观”系列家具的部分产品是否涉嫌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发生争议;2014年东莞家具展,芝华仕沙发认为顾家家居涉嫌侵权,向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申请证据保存,顾家家居随后发布《专利之争静待公断》声明,称该款沙发为自主研发产品并展示了专利证书。
2015年03月2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近几年的各大家具展,“抄袭”事件似乎成为了“标配”,许多企业也见怪不怪。而在家具展外,“抄袭”所引发的官司或纠纷也时有发生。
广州家具展上展出的家具产品。 资料图片知识产权认识待提高
圣华家具董事长葛永明也表示,国内的很多家具企业并未意识到“抄袭”的恶果,他们习惯性地享受抄袭以及用最小的成本及代价换取最丰厚的商业利润,这一看似精明的商业智慧,却直接把创新的原动力扼杀在襁褓之中。
“品牌烙印”待形成
何弘毅表示,百强家具从建立之初就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不仅是最早与国外设计事务所合作、购买优秀设计产权的企业之一,而且是最早给家具产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之一。但抄袭的成本如此之低,并且还有消费市场,实感无奈。
每一年的家具展,除了展出品牌新品外,一些企业间的“纠葛”也屡见不鲜。许多亲临家具展现场的人都表示,如同当前的整容热潮,许多人看到家具展上的产品时也仿佛患上了“脸盲症”,许多“长相”相似的产品让人看花了眼。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