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会 >

宋志平 中国建材的华丽转型

时间:2018-11-17 04:46:52 来源:网络整理

  《英才》:中国建材新材料板块里哪部分业务未来的市场空间是最大的?

  特别是中国建材在新材料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已经成为了支撑其下一个20年继续发展和增长最为关键的新动力

  中国建材是进行产品升级最积极的央企之一,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做水泥、玻璃、石膏板等传统建材以外的创新材料布局,并且通过混合所有制合作的方式,控股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顺利融合并且迸发出新的价值。

  从一个传统的建材企业进行转变,就是形成水泥业务、新材料业务和国际工程服务业务“三足鼎立”。

  要知道香港市场本身是一个重视中小股东权益的市场,在大量的收购整合案中,都会看到中小股东密集投出的反对票,这和A股有明显的不同。

  “中国建材把发电玻璃当作一种建材产品,而电力供应实际上是这些建材的副产品。”宋志平解释道,对于客户来说,他买到的是墙体,或建筑的结构,并且可以通过电能获得额外收益。

  但他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变化,水泥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全社会范围内水泥的使用量在经过一个平台期后就会下降。

  所以当时大家很担心。我们进行了香港路演、全球路演,希望投资者理解和支持这个项目。最后做下来,这两家上市公司小股东的赞成票比例都超过了99.9%。在整个香港历史上,也算是绝无仅有了。

中国建材自主研发T800、T1000碳纤维并实现产业化

  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建材在新材料领域并没有和水泥一样,进行过大规模的行业整合,而是将目光锁定在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企业上,例如在法国、德国收购研发型的光伏膜技术企业,在国内与碳纤维领域的江苏神鹰合作,通过凯盛科技(行情600552,诊股)(600552.SH)收购触控显示屏技术拥有者国显科技等。

  碳纤维、锂电池隔膜,陶瓷轴承等等这些,其实市场规模并不很大。但太阳能市场是无限大的。因为未来太阳能一定会取代传统能源,这是个明确的方向。具体在路线上,我认为一定是薄膜太阳能取代多晶硅。

  这四个问题看似平常,实则凝聚了宋志平对于技术创新型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最深入的思考。

  另外,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高达53.06GW。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30.25GW,其中光伏电站100.59GW,分布式光伏29.66GW。

  2

  最后,就是这项技术是否能够和资本市场接轨。通过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中国建材才可以降低前期投入资本的成本,这对于重资产投入的产业来说非常重要。

  在收购之后,中国建材组织人力、财力,将这些来自国内和海外的技术做进一步的增强、完善,实现量产,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

  “因为香港的门槛很低,小股东如果超过10%不同意,这个整合就否决了。虽然10%是一个相对很小的数字,但存在被否的概率,尤其是中材股份,持股一两个亿港币的小股东就可以否掉整个案子。”宋志平介绍说。

  中国建材一是要大规模制作,实现量产。第二要突出市场占有率水平和效益。不仅要求市场占有率得是第一,还能够盈利赚钱。这是我们的特点,因为我们是做工业的,而不是做简单的研发,我们是一个工业集团,这也是我们的优点。

  “做光伏发电不能掉入转化率的圈子里。比如在沙漠中做光伏电站,可以很容易的增加光伏板。”宋志平认为。

  另外在中国建材的德国实验室里,为了能够让其碲化镉光伏薄膜技术获得更高转化率水平,当地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实验。如果水平能够超过相同技术路线的美国First Solar,中国建材还将给予技术人才以优厚奖励。

  打造隐形冠军

  5

  水泥王者自我变革

  从水泥到新材料,从建材到材料,这个跨越的过程意味着市场容量成倍的扩容,也意味着企业利润仍然能够不断增长的新机遇。中国非金属材料领域中,一直缺乏一个重磅的“国家级选手”,如今随着中国建材对这一领域的不断渗透,国内新材料产业的格局将被彻底改写。

  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表示,未来还将以万吨为单位,继续碳纤维的技术复制,扩张产能。

  《英才》:中国建材的新材料业务和其他企业有哪些不同?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二维码

新闻推荐

图文资讯

今日聚焦

装修设计

家装家居

消费指南

装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