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会 >

跨界大佬瞄准家居行业:政策引导,精装修大势所趋

时间:2019-08-02 23:07:14 来源:网络整理

近年来,内忧外患使得家居企业压力激增。内忧,即家居业利润率降低,成本和费用不断提高,客户需求却日渐难以捉摸;外患,不仅是指同行竞争越来越激烈,来自其他行业的竞争者也在疯狂生长。而且,这些来自业外的竞争者往往是其它产业大佬,有足够的资本来实现“跨界”。

瞄准家居行业的“跨界大佬”

地产,作为家具业的上游产业,屡现跨界者:大佬碧桂园,外人都知道它除了做楼盘、酒店,还办学校,有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建筑公司、设计院,但却很少人知道它还有自己的水泥厂、家具厂,“一条龙”式包揽上下游产业链的所有生意。

在肇庆大旺国家级高新区,碧桂园投资近20亿元,兴建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家具 (活动、民用、酒店、固装)、地板(强化、实木、复合)、橱柜、卫浴柜、衣柜等成品家居用品。现拥有研发团队 200余人,员工 4000 多人,年产能达50亿元。并且拟在马来西亚筹建海外生产基地,在华东地区筹建国内第二大生产基地。

恒大,热衷联姻家具企业,与全友家私、双虎家私成立“家居联盟”,购买恒大楼盘的业主品牌家居券;联手索菲亚、曲美,建立河南恒大家居产业园,恒大从来不缺家居“朋友圈”。

除了上游地产大佬,还有其他行业的入侵者。互联网大佬雷军带领着小米团队涉足智能家居,雷军更是在全国两会上提案: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国家标准,自2013年开始行动的小米智能家居,与华润置地、金地等地产商合作,米家品牌不胫而走。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管道龙头联塑集团在广东鹤山成立广东联塑领尚橱柜有限公司,并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领尚环球之家,涵盖泛家居、休闲娱乐、写字楼等多种业态。

政策引导,精装修大势所趋

政府决策:住建部早就印发了《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要求住宅开发单位必须更新观念,建造全装修住宅。《实施细节》中提到,“推行装修一次到位的根本目的在于:逐步取消毛坯房,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全装修成品房;规范装修市场,促使住宅装修生产从无序走向有序。”

现在在北京、广州、厦门、沈阳、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城市,都提出进行新建住宅精装修试点,精装修住宅的占比也在逐年提高。

精装市场需求大

从消费市场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拎包入住”的需求,精装房市场逐年增大。

都市精英:这类购房者每天奔波在工作、生意场所,不远花时间在装修上,还有部分是方便出差、闲时出租用。

外地购房者:因缺少时间且人生地不熟,自己装修困难多;或是二次置业者,因经历过一次置业时的装修辛苦,宁愿省点力气,有的则是想感受下新奇和高端。

年轻人群:一是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二是经验不足;三是为了省时省力,选定好装修风格,其余交给开发商。

在相关政策与消费市场的共同作用下,跨界大佬们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碧桂园的精装楼盘,用上自己的家居产品;恒大的楼盘,用上合作家居厂商的家居产品;联塑,更是打造一站式泛家居城市商业综合体,小米智能家居则与地产商合作,让自家的产品走入业主家庭。这些异业大佬们,正整合家居行业资源,让越来越多的精装房成为趋势。

有专家称,行业竞争的加剧,根源是各方竞争者能力的增强,从根本上颠覆一个行业竞争格局的,往往是外来的竞争者——例如互联网对实体行业的颠覆。面对来势汹汹的跨界者,传统家居企业家只有做好自己,加强科研创新,生产优质家居产品,拥有核心竞争力,满足消费需求,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忽然发现如今大火的新零售、供应链等热词反映的现象其实在还没有火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了,当时它们还没有被贯上这样的新帽子。

只不过,阿里最先提出的“新零售”的出现恰好给了缺乏“爆品”的家居行业注入了一道生机,好像打着和它有关的擦边球,就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家居产业变革期将至,行业变化将诱发出新的行业趋势

但回过头来看,近一两年随着“新零售”一词变得火热,家居家装行业也主动拥抱了不少变化,比如线上线下一体化购物、智能化沉浸式场景、场景化营销,还有伴随而来的新渠道建设等等,这些变化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察觉的变动,同时也是今天将要重点说明的话题。

变化一:智能化趋势愈加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到来,从宏观经济上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常态,并且已从追求数量的发展阶段转变为追求质量的发展阶段,

从3月初政府发布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上看,无论是供给侧改革、深入开展中国制造还是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构建等话题,已经成为了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导向和工作规划。

除了持续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也是被重点提及的内容,并且也成为了2018年以来家居行业较为明显的变化因素。

无论是三月份的深圳国际家具展,还是在线下家居建材超市、家居卖场,或是与行业人士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或人工智能被运用到了家居行业。

不光是家居展会上的智能家居产品展示、智能马桶、智能门窗,还有实体店面里的VR设备、智慧化门店升级、新型机器人,都在向我们证明智能化和多元化产品呈现方式的到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智能化不只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行业变化。随着5G时代的加快到来、新技术的快速落地,想必在未来,它还会成为越来越被企业加以重视的行业特性。

变化二:购买渠道日益多样化

除了在产品销售上添加了更多科技元素,我们发现,家居家装企业更新或迭代购买渠道的变革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比如,早在2016年双十一期期间,苏宁、银泰等线上线下打通商铺数千家,店铺超过了100万家。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为了赋能中小商家早在2016年就已经产现了线下6万家门店全面实现电子化。

而这股线上零售的潮流在近两年来也不断蔓延至家居行业,其中一个证明就是如林氏木业、TATA木门、罗莱生活等品牌在经过几年的线上线下联动推广之后,已经拥有了维持稳定的家居电商市场份额。

这其实说明了一件事实——即传统线下品牌的互联网化转速已然加速,甚至如发布的行业报告中所说——传统家居企业拥抱互联网化转型升级成功。

另一方面,根据观察,现如今,越来越多家居家装企业在线上官网或公众号、App展示上采用了二维或三维家居场景展示,借此摆脱图纸或图片单一且粗糙的视图效果,这则是家居产品视觉化升级的一种体现。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家居门店智慧化升级是部分家居线下门店对于“新零售”的另类打开方式。与其说这些内容是一种吸引或满足消费者新型需求的手段,不如说是家居企业为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一种尝试。

现如今,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变迁与发展,越来越多科技元素被运用到家居行业中,三维场景将融入到产品的销售与展示当中,以便帮助用户解决产品逼真性不足、室内摆设效果不明显、人与货交付体验较差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越来越多的购买渠道将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家居行业也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掀起新的变革浪潮。

变化三:精准消费被提上议程,场景化营销成大势所趋

我国的家居建材行业在发展的20多年来,一直没有一家企业实现了行业垄断,就算是借助各地经销商数量的增长实现全国化布局的家居上市公司,也没办法做到全盘通吃。

在我们看来,家居建材产业的链条过长、市场过于巨大且无比分散是其中的核心原因,不过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大多企业只是在某项业务或某项产品上拥有自己的核心优势,真正能做到一站式服务的企业在早几年之前还为数不多。

但自2016年起,行业内开始若有若无地传来了“大家居”的口号,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之下,不光是消费者的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和个性化定制需求的觉醒,家居企业也发现了一站式服务的商机,包括索菲亚、欧派家居、大自然、我乐家居、大亚圣象、德尔未来、兔宝宝等企业都在原有业务线的基础上往外延伸。

据观察,在这些上市企业里,既有从橱衣柜业务扩展到木门、卫浴甚至厨电业务的,还有从地板业务扩展至橱衣柜业务的,也有为保险起见只是向同类业务扩张的,比如从橱柜业务扩展至橱柜、衣柜以及全屋定制业务的我乐家居等等。

这些公司的业务变化体现了家居企业想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的野心,同时也是想借此在行业内打响全品类或大家居的品牌影响力,这是吸引更多精准消费群体的一种体现。

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定制家居企业净利润的平均增长都超过了30%,这意味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已得到了充分展现,企业在定制业务和生产线上的布局也将有助于提升满足用户“精准消费”的需求。在接下来,场景营销层面上的变革将成为吸引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有力武器。

除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融合,消费者购买家居产品的形式也趋于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酒店甚至咖啡馆开始将内在布局以及商品来源,以公开的形式向用户展示,帮助他们实现所见即所得。而我们文章一开头所说的智能家居单品或系统与传统家居的组合也是场景式营销的一大卖点。这些提到过的行业变化,恰恰是家居产业即将发生新一轮变革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上述理由,家居新零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新命题,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在未来家居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中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将是一个值得家居家装企业长期思考的重要话题。

正所谓借势容易造势能,努力固然重要,但“选择”有时候将会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在新趋势不断涌现、创新创业活力加强、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渗透家居制造业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光看着家居新零售的热潮掀起行业变革,必然要借助优秀企业的经验与内容来提高自己,同时也避免犯下他们在创业道路上曾经犯下的错误,更好地拥抱产业的未来。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二维码

新闻推荐

图文资讯

今日聚焦

装修设计

家装家居

消费指南

装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