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阔家居:疑似拿样品交付,被消费者起诉
去年8月,陈女士在某家居广场“胜阔家居”店内订购了一套卧室家具,但交付时却意外发现收到了疑似样品,沟通过程中,商家却一口咬定只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但并未进行欺诈,同时拒绝接受市消保委调解,无奈之下,陈女士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昨天,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双方就被告是否构成欺诈、是否应依据《消保法》进行全套家具“退一赔三”等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据原告陈女士起诉状称,去年8月,她为儿子的婚房订购了“胜阔家居”的一套卧室家具四件,总价42800元。2017年10月8日,陈女士发现收到的家具产品内有杂物陈列,衣柜外包装缺失,送货单上还注明“在展厅”字样。此外,合格证上也没有任何型号、名称、质量等级、检验员等必要信息。陈女士认为,当时被告方工作人员并未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同时,在她和代理律师前往原厂家进行调查取证中也发现,被告方并未对其订购的卧室家具四件套中的衣柜进行下单,综上所述,被告存在故意隐瞒无法按时交付全套家具,属于欺诈行为。对此,陈女士的代理律师提出,要求被告“退一赔三”,即在判令被告退货、退还货款人民币42800元外,再按《消保法》支付赔偿金。
被告“胜阔家居”的代理律师在庭上承认,被告存在拿样品当新品出售的行为,但提出对于样品和新品的认定与原告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并不构成欺诈行为。而在赔偿问题上,“胜阔家居”的代理律师提出陈女士购买的四件家具有可组合性质,因此主张只对样品衣柜参照《消保法》进行“退一赔三”。
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本案中消费者陈女士为其儿子新婚购买家具,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常会选择全新商品,陈女士在不同场合也反复强调其订购的是新品而非样品,对此,经营者均未否认。2018年1月,龙湾区市场监管局对这一欺诈行为依法做出了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目前,此案已进入调解阶段,若调解不成,法庭将择日宣判。
近日,生活家居品牌NOME宣布完成1.8亿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今日资本跟投。
NOME创始人陈浩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提升用户体验和加大优化供应链的投入。
具体来说,NOME团队将建立产品与体验的评估体系,解决门店排队问题,尝试打通线上线下。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刘星表示,红杉坚定看好家居领域消费升级的机会,中国一定会出现数千亿级销售的世界级的家居零售品牌,NOME 有能力为新一代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好品味的产品,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持续增长。
今年4月,NOME宣布已于去年完成2.3亿元A轮融资资,投资方为今日资本,估值1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NOME创立于广州。NOME由「 NO 」&「 ME 」两个单词的组合而成, 其中NO表示不随主流,ME表示自我,传递「 告别过去, 探索另一种新生活方式」的价值主张。
NOME以设计为价值驱动,通过签约北欧独立设计师,创造出具有设计灵感与实用功能的作品,改变大众日常生活,并通过在全球范围寻找最合适的制造商,持续优化整体供应链,投资高度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等方式,为人们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
目前,NOME已经推出涵盖家居、服装、服配、数码、食品、护肤、儿童、家具等十个品类、一共 3000 多 SKU。
陈浩表示,NOME已经在香港、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开设近百家门店外。预计到今年6月,NOME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将超过160家。
未来,NOME还将重点布局新加坡、伦敦等海外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陈浩与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叶国富就“NOME”商标一事争执良久。
后续,更有爆料称,2015年,“85后”陈浩在听完叶国富的一次公开演讲后,从名创优品挖了几个人模仿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创办服装品牌KM,甚至于“全面模仿名创优品,包括服装店门头的双logo的摆放方式、收银台放置于门口、加盟托管模式、加盟商分成比例等。”
然而,由于陈浩只顾得跑马圈地,未在产品上精进发力,最终KM不得不大量关店。
2017年,陈浩再一次复制其在2015年时的所作所为,只是这一次,问题最先处在“NOME”商标上,也就是今年4月收到广泛关注的与叶国富的争执。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