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居新零售业态兴起
“新零售”,一个在悄悄改变各行各业的词。家居行业,又在被这个词悄然颠覆。
三年时间,标准化家装经历了过山车式发展,“互联网”、“装配式”,再到如今的“新零售”,疯狂的背后后,风口似乎正悄然转向。
2014年,互联网家装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热议;2015年,互联网家装平台呈爆发增长,上百家企业一头扎进家装蓝海,所有人都对互联网家装满怀信心。业内认为“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施工”的家装模式,导致家装行业无法突破瓶颈,无法全国范围复制,无法规模化,互联网+的介入能解决这个问题,标准化整装成为大多数企业进军互联网家装的敲门砖。
互联网整装模式标准化,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一些投资机构认为,谁能够更好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更好地管理好施工环节,谁就能分到更多的家装市场蛋糕,谁就有可能成为家装领域新的“独角兽”企业。2014年,有住抢占了这份先机,从海尔家居创客平台中孵化诞生的有住,推出了百变加1.0,正式开售标准化家装套餐,成为互联网家装典范。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关注互联网家装,一站式服务听起来格外诱人,让装修变得简单、透明、精致和高性价比的旗号,真的能够带给消费者简单轻松的家装体验?随着一些曾经的互联网家装品牌的销声匿迹,互联网家装开始呈现出洗牌的现象,互联网家装似乎割裂了家装和体验感之间的纽带。
在这场标准化家装升级持久战中,如何活下来成了一道难题。有住没有选择拼命找流量拉客源,而是从产品出发,推出了全新装配式装修理念。有住认为新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为标准化家装升级带来了春天。装配式建筑以工厂生产为主的部品制造取代现场建造方式,工业化生产的部品部件质量稳定;以装配化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能大幅减少施工失误和人为错误,保证施工质量;装配式建造方式可有效提高产品精度,解决系统性质量通病,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推进住宅全装修,发展装配式装修,提升了装修的品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能够满足新中产阶级对家装的全新诉求。
2017年,标准化家装决定主动出击,结合新零售概念,进行自我革新来引领产品升级和行业升级,满足用户消费升级下的新需求,在实现企业自我革新的同时,探索全新发展之道——全家居新零售业态。有住家装希望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
新零售它是各行业标准化继续深化的形式和手段。它将线上和线下零售深度结合,利用先进技术分析C端消费者消费习惯,为用户提供更加喜欢的商品,再反推供应链,以达到C2B无库存销售,线上精准云分析数据,精准推送、展示,线下与线上运数据打通,实现定制化展示、仓储式陈列,达到千人千面的定制化引导需求的效果。在这一点上,而有住脱胎于海尔家居,对全家居品类有更好的理解,又立足于自身35000+的用户数据,深入洞悉用户深度需求,现又适时推出高频的软装,必将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零售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和强黏性的长尾服务。据于此点,有住的店面将铺设“人脸识别”、“自主随心设计”“VR or AR设计”“随身购物袋”“机器人导购”等黑科技,让用户在店内能够更自由,更自主的体验。并且用户将在有住建立档案,今后凡是装修完入住新家后的起居生活一切所需,均能在有住一站实现。
综上来看,“新零售”继“互联网”、“装配式”以来,无疑缔造了标准化家装的3.0时代。
在不远的未来,有住新零售业态将稳步扩张,不断完善自身业务布局,推广家装新零售模式,改变行业规则和标准,促进家装行业升级转型,解决家装企业线上线下各自为战,单一分散的痛点;保持互联网+家装优势,将客流数字化,打破常规门店限制,海量用户能触达运营,不仅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加透明化,更增强了用户多维度的消费体验,让用户切实体验到有住舒适、健康、智能的家装产品。2018年,有住将在全面打通线上线下,在全国开设60+有住新零售体验店,引领家装新零售业态。
来源:商业电讯
2017年已经过去,2018年的到来,人工智能是否还能继续发展?答案当然是肯定的。2018年,将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元年,如果说去年是铺垫,那么今年将是超前发展的一年,智能产品也会层出不穷,为大家带来更多好玩的东西。
智能家居的风潮刮了许多年,但从未有像今年这样猛烈。只是一眨眼间,我们似乎都进入了智能家居时代。最显著的标志是国内外巨头都开始争相布局智能家居行业了。这其中,既有以BAT、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又有海尔、华为等为首的实体产品企业都在这一市场积极布局。
在这种行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下,智能家居行业迎来了百舸争流的新时期,场面一度极为繁荣而混乱。
庞大增量市场,引发群雄逐鹿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之所以智能家居行业如此火爆,与其庞大的市场预期不无关系。今年年初,科尔尼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的整体规模将由目前的100亿美元增长至500亿美元,并有望在2030年激增至4000亿美元。
到2030年,亚洲市场销售额将超过1150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25%以上的份额。动辄数百亿上千亿的市场增量,也就难怪行业巨头会争相布局智能家居了。
为了布局智能家居市场,众多跨界巨头都进行了深度的布局,投入重金推出了很多智能硬件产品。从产品范围上看,儿童手表、智能摄像机、夜灯、指纹锁、空气净化器、智能音箱等都是它们研发的目标,堪称品类繁多。
与此同时,传统家居行业里的企业同样活跃。别的不说,单说与居然之家有战略合作的惠达、东鹏、九牧等,这几家传统卫浴企业都建立了智能家居产业园,努力扩充自身智能产品开发进程。总体来看,为抢占智能家居市场制高点,无论是跨界巨头还是原有大佬,都在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中展开了生死搏杀。
群雄环伺,中小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在众多巨头自成一体混战一团的背景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协议短期内是难以看到了。在这种尴尬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是困惑很多中小智能家居企业的问题。那么,中小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大约,只剩下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了。
当今智能家居市场,智能家居产品的创新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很多智能家居产品看起来炫酷,搭配精心准备的宣传材料,看起来煞有介事。但如果仔细分析,却会发现那些功能要么过于低频,要么溢价成本过重,也就是所说的“为了智能而智能”,被人形象地称之为“简单的硬件模块,加上一个略带智障的APP”。
这显然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智能产品。因此,中小智能家居企业可以在产品使用体验上多下点功夫,让更多小而美的创意智能家居产品快速投入市场,才能获得盈利的机会。
而说到品牌营销,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找到高端专业的传播渠道无疑是智能家居企业的最好选择。而对于特别注重体验感的智能家居产品,面对面的交流当然更容易强化品牌记忆,也更易于实现成交。所以,一场高规格大阵容的智能家居专业展会,无疑是中小智能家居企业树立品牌收获订单的最佳选择。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