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会 >

智能家居布线,有线,无线各有利弊

时间:2019-08-19 10:03:52 来源:网络整理

智能家居的老炮都知道,有线系统的主推者以洋品牌为主,而无线智能家居系统则是以本土品牌做推动,那么两种不同的布线技术,谁更适合智能家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做分析。

 

有线、无线传输稳定性

智能家居的有线布线系统一般为总线方式,支持产品串联及双工冗余灾备等功能,当系统中某一节点出现故障时,网络传输仍能正常运行;而实际应用中,从线缆选材到布点设计,有线系统都需要经过科学规划,并以5-10年的稳定运行作为设计周期,是不易出现线路故障问题。同时,有线系统自带屏蔽层,且不受墙、金属、室内装饰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远大于无线系统;再者,其传输距离就是其布线距离,信号衰减率很低,保证系统的稳定运作。

而无线系统,主要有ZigBee、蓝牙、WiFi、ZWave、微波(315MHz、433MHz)、蜂窝网络等技术,不同的无线技术都有其固定的特征,如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功耗、抗干扰性等,均有不同。由于家居环境常见的干扰源较多,如杂乱的家具、墙壁、金属装饰等都会对信号产生不良影响,若是电器较多,也容易造成大功率电源干扰;传输距离也很受限制,尤其是别墅等大面积、多层的房屋,若无中继器,信号衰减是非常明显的。这不是说无线系统问题多多,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创新频出的解决方案,许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只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环境变化和应用周期的延长,无线传输技术再怎么优化,都无法保证始终如一。

整体而言,无线技术的稳定性不如有线技术。

布线及智装改造

从成本上看,有线布线方案需要额外购买线材,需要进行复杂的布线操作,完事后还要将布线系统隐藏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笔负担较大的花销;如若要对旧房进行智能家居系统升级改造,那么需要施工的地方将会更多,成本也会更高;这是有线布线方案的最大不利之处。

但无线系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无线系统可适用于新房、旧房的智装升级改造,只需要将产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对码后就可以使用,不存在繁琐、工作量大的布线工程,环境安装适应能力强,另外成本也很低。更为重要的是,无线技术进步快速,在功耗、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抗干扰性也不断得到增强,进一步都解决了用户的忧虑。

依据系统复杂性综合抉择

有线有有线的好,无线有无线的强,对两者不能一概而论该采用哪种技术。对布线系统的规划,应根据项目情况做科学设计,对于工程项目、对稳定性要求特别高的项目,如酒店项目,推荐采用有线布线系统,从源头为智能家居打下坚实基础,为日后的良好体验奠定基石;而家居生活中,系统功能需求简单,或是环境比较良好的情况下,如智能家居系统只有智能锁、空气传感器等少量设备,没必要大费周章,采用无线系统即可。

有线的优势是稳定可靠,但工程量大是其短板;无线的特点是灵活,不足在于稳定性。而一套好的智能家居系统,既要求稳定可靠,也应该是应用灵活的,这样才能给予用户最佳体验。于是,有线系统与无线系统相结合的布线方式已经成为高端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理念。以某明星别墅智能家居系统为例介绍,该项目以有线系统为主要走线方式,控制端提供有有线触控面板、无线触控面板方案,并提供有多种定制化移动操控终端,同时支持手机远程控制,是一套基于总线、多种无线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布线方案。

来源:a&s智慧生活

 
所谓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而到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上一年的9.4%升到9.7%。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2016年1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
  另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根据预测,到2030年,这一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这一切数据都表明中国将提前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化。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养老服务主要在于安全与健康两大核心领域。得益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的加持,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需求,目前我们看到各种养老相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化养老管理平台等等产品与解决方案不断涌现,满足社会多样化、个性化养老需求。
  安全监控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大部分都会出现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等问题。需要家人密切关注或陪护。而目前大部分亲人子女因工作原因,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在老人身边,通安全监控摄像头则可以手机远程监控家里情况。
  而且,随着智能语音、智能视频等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当出现异常情况,如老人摔倒等,智能监控设备会主动报警,提醒监护人,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另外,老人失忆走失也是常见的安全问题。只要给老人佩戴具有定位和报警功能的手环或手表等智能设备,其子女或监护人即可通过手机,实时了解到老人所在位置。或是发生意外时,老人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发出求救信号。这对于防走失或意外事故紧急处理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健康监测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适用于智能健康养老终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大容量、微型化供能技术,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和轻量操作系统等等都会得到长足发展。
  这将使得大量养老智能终端设备变得越来越小巧、易用、便宜,如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体重计等等健康监测设备都将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且,所有的这些智能监测终端,都具备联网与智能分析功能。
  能够对老人的各项健康指标进行监测、统计、分析、提醒,如提醒老人按时喝水、吃药等。除了异常提醒与建议之外,还可以与各种专业医疗机构对接,提供更多专业增值服务。
  舒适便捷居住环境
  当气温降低时,空调将会自动开启并调节气温;当光线变暗时,灯光自动打开;当刮风下雨时,窗户会自动关上;当空气质量不好时,空气净化器自动开启……所有这一切看似科幻的场景,其实已经逐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行动不便,对于居住环境温湿度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未来无论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场所,智能家居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陪伴护理
  当前,除了老年人总数的增加之外,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部分老年人由于子女经常不在身边,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人度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养老机构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各种家用型服务机器人,如养老陪伴机器人等陪伴产品逐步成为养老服务企业未来研发的重点产品方向。
  当老人独处时,机器人可以陪伴老人,聊天、播放娱乐节目等等,对于老人来说有个情感的寄托;甚至未来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在老师摔倒时,能够把老人扶起来或抱起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服务机器人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也会变得越来越亲民。尽管当下的服务机器人还不完美,但似乎也有可爱之处。目前大部分陪伴机器人都可以和孤独老人对话,甚至还可以和老人跳舞和玩游戏等等。例如,机器人Pepper能阅读,还能能识别人的情绪。
  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问题。同时,这也催生了巨大的养老产业市场,各种养老相关服务机构、养老产品将不断涌现。尤其是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智慧养老逐渐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关注重点领域。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二维码

新闻推荐

图文资讯

今日聚焦

装修设计

家装家居

消费指南

装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