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优沃董宇:构建智能+创新生态,打造装饰产业升级加速引擎
2018年6月13-14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同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在深圳会展中心组织召开2018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颁奖典礼。本次活动以“引领设计新风尚,开启产业新格局”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知名设计师共同探讨行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话题。
13日下午,大会以“科技与装饰”为主题,探讨了科技创新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秘书长、智优沃产业加速器创始人董宇以《构建“智能+”创新生态,打造装饰产业升级加速引擎》为题,通过对整个智能产业发展浪潮趋势的分析,结合装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当下装饰产业转型的必要性,转型的方向及方法,提升行业产品附加值,助推装饰大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秘书长、智优沃产业加速器创始人董宇
我今天的演讲重点在后面——为什么要打造一个产业升级的加速引擎。首先,来这里做报告很忐忑,原因是什么?我不是这个行业的,对这个行业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主办方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可能也是想听一听其他行业,或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建筑行业、装饰行业很有意思,4万多亿的行业规模,13万到14万家的企业,这是喜忧参半的。当时我看了之后也有两个感觉,第一个是这4万多亿的行业规模不错,但是一看后面的数马上就可以反馈出一个问题,应该全行业不怎么挣钱,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第二个,应该不会有特别龙头的领军型企业,我所谓的特别龙头的领军型企业可以对照房地产领域的碧桂园、万科,这是和我们最接近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互联网领域的BAT,这是一个现象。第三个,这个行业应该不会有特别集中的高端人才在,这也一定是这个行业现状的反馈。刚才前面三位老师都提到了,这个行业一定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这个产业发展的多层次的行业标准,一定有这四个问题的存在。
所以就出了一个结论,一定需要升级,怎么升级?我也不知道。
我是搞人工智能的,从整个人工智能这几年资本上、政策上、行业环境上,对行业带来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人工智能这个事情很有意思,让我们看看什么叫做人工智能?刚才看了一个数据,是我们一个合作方投资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几家企业,做得还不错。投的8家企业基本上都是头部的,这些头部企业成立时间平均不过3年,全行业应该在今年的营收是10到20亿之间,可能大家没什么感觉。但是他的市值比一百家装饰企业的市值加起来还要大,而且这8家人工智能企业都没有上市,这就是问题了。
这个问题表现在什么层面?传统行业和新型行业,在资本和社会对它的估值,已经代表了对他未来空间的预判。会带来多少资金、多少政策资源,或者是多少社会资源会注入这个行业当中去。再一个是促进一些高利润、高成长的企业出来,另外就是怎么挣钱了。
整个人工智能就是五块:背景是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的过渡。
智能家居是比较典型的万物互联的产业,当我们在2014年和京东、海尔、美的都在讨论,说你的空调加不加WIFI,代表是不是智能的时候,现在已经没人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所有的空调都加了WIFI模块,都可以用手机控制了,这就是行业的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市场机会,这个事情催生了两家上市公司,而且马上就会IPO。
这是万物互联带来的市场机遇。
当所有的东西,尤其是有独立的计算能力的设备,它的结点以指数级的规模跃升的时候,一定会带来自动化行动,这就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不仅局限在IT行业,已经更多地走向母婴、建筑、交通等很多的传统行业,都在智能+的浪潮下进行行业变革。
这是大的趋势。
建筑装饰行业的产业升级,这是我们对跨领域的行业思考,核心的是我们是搞人工智能的,但是我们挣钱一定是从其他行业去挣。通过为别的行业带来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通过我们这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模式,提升他的运作力。所以建筑行业从笼统来看,因为我是外行,我只看大块,分三类:第一是房屋土木工程,也就是传统的房地产,现在跟前十大房地产里面的五个都合作,就是发现他们都喜欢用我们的概念;另外是做产业园,就要招商,需要往里植入企业,这个也很简单。第三,我了解装修是从了解房地产了解的,像金茂、金科、万科、碧桂园等等,现在智能家居已经成了一个标配。进而就会发现近年来的很多智能家居的企业都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在资本沉积了两年之后,又重新被市场关注,这就是背后的整体趋势。
智能安装,还有建筑装饰,装饰从公共建筑、住宅装饰和幕墙装饰几个层面。我们之前还做了一些调研,第一看行业规模,第二看增长速度,第三看行业中的企业数量。看完之后得出结论,这个行业很恐怖,也挣钱,但是挣钱真的费力,这样后面就会生出一些问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从整个跟人工智能相关的,从硬件到交付,从物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琢磨一些新的东西,希望能够帮助他达到新的产业方向。
统一起来是五个新:
新技术,我发现建筑装饰行业是最不重视技术的。可能和行业特点有关,行业很大,但是里面的企业非常小,又很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有新的技术想推广,也是非常难的。渠道是非常不畅通的,所以如果没有新的技术植入,那么在这个行业怎么会出现BAT这种领军企业呢?不可能。因为这个行业特点已经注定了一个事情,就是平均。均衡就意味着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即使看到很好的企业,也会发现这个企业的技术、水平、方案都差不多。所以如果出现一个在全行业处于高附加值利润的核心企业,一定有新的东西出来。就好像当年阿里和京东出现的时候,他就是整合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和线下店。无论是支付宝、京东的电商平台,还是物流的平台,最后都会拿到这个行业上面顶层的毛利。
新产品,新业态,包括互联网家装等一系列东西都出来了。荣幸的是全国的100家独角兽企业里面确实有一家是做互联网家装的。
新的流程,这些都是未来的产业方向。主要看国外,制造业行业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了,见到非常多的国外工业化的或者是行业化的软件被引入到我们这个行业当中,产出了非常大的变化。
最后是新的模式。
通过在传统行业里面植入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方案,能够带来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为核心的产业形态。这样才会有可能诞生真正的市场头部和顶层的公司。这些公司是谁?这是未来要持续观察和看的事儿。
第三个是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我的总结也许不对:第一一定是行业标准是不统一的,应该是标准参杂的,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企业存在;第二创新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这个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08年以后,金融危机以来这么多年,我们整个生活水平,这十年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大家摸摸自己的钱袋子,2008年之前的几十年都没有这十年赚的钱多。所以我们对整个消费,以及对生活需求的改善是这十年发生的。市场好了,当市场需求出来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很快地跟上,所以创新的东西在释放的过程是匹配市场对需求的速度的,这一定是比较慢的。第三个是技术更新也比较缓慢。从生态来说,应该说这生态大而杂,也就是说整个生态是碎片化的,这个碎片化的生态特别像早期的互联网。
从市场的秩序和规范来说也有一些问题,就是找不同的公司会得到不同的方案,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得到了市场信息的渗透。
最后所有这些事儿都不重要,因为我们作为一个行业,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导致业内人都比较挠头的,就是利润率低。如果是处于朝阳行业的利润率低也没有问题,因为资本行业可以搏你的未来,而我们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产品,现在利润率低,这个事儿其实业内的从业者可能感受比我会深。
如果没有严重的问题,一定没有伟大的企业,一定不会有真正在这个行业里面龙头的,以及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垄断企业出来。所以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一定就会伴随着机遇。机遇是什么我们且不讨论,但是我们做技术的,首先在看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推动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第一个是2017年改版过的建筑行业10项技术标准,把他和2010年做了对标。因为那个比较多,一百多页,我们把信息技术类这十项单拿出来,这个描述可能大家不一定看得特别清楚,其实这个里面目前,所有通过信息技术改变建筑行业的流程全部在这里。基本上是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改变这个行业。现在还是底层的,基础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而且这一部分的企业都在快速成长,如果大家对资本是比较关注的话,其实你会发现从去年开始,资本方对建筑行业里面的这一套东西已经开始默默的加重投资了。
这些投资是VC,VC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定比别人的判断快。更多的是产业资本的进来,产业资本带着他的上下游投这些项目。所以这些项目除了信息技术以外,因为有10个技术,每一个技术深入落实,最终有可能会带来行业的机遇。
超过4万亿规模的行业,行业内企业数量超过13万家,市场集成度是非常低的,由此带来了这个圈里的问题,这对整个产业的整体创新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制约的。创新发展这个东西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口号,如果能够创新发展,整个行业一定不会有高利润产生。为什么创新?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利润,核心目的是要挣钱。未来的机遇在哪儿?因为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是粗放式的,也是国内人口太多。所以形成了这个局面。这恰恰是一个整合的机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的产业升级逐渐释放的内生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行业变革和整合,一定会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他山之石,用我们比较熟的一个领域来说,怎么培育创新?怎么在一个领域里面挖掘出能够赚大钱,能够高速成长的企业。其实现在咱们中国有两个大的背景,第一个是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这个事情我们国家喊了十几二十年,直到前年才真正发现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成为了潜移默化的,所有的业内从业者都在主动做的一个事情,消费升级最典型的案例是手机,现在国内的手机,国外品牌可能是两家,苹果和三星,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三星是下降的,苹果的份额估计也是岌岌可危。这就是消费升级最好的体现。
从产业升级来说,刚才有领导说过,说中国最会干的事儿也是最讨厌的事儿,就是能够非常快地把产业做到全球第一,然后迅速把这个产业都做成全行业不挣钱。
首先咱们得把1.0干扎实了,怎么干?得先把这个规模或者是产业拿过来,让产业基础在中国打牢,然后才能考虑更多升级的事情。深圳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深圳的制造业也是得益于当年产业链的齐备和完美。
第二,大家也不是特别关注科技成果。中间那几个高成长企业,可能大家不太了解。这八家企业,科大讯飞是上市公司,近几年在股市上有比较好的表现。剩下几家平均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这几家的市值加起来超过3千亿。三年时间,3千亿规模的盘子就出来了,这其实是很恐怖的。
还有就是非常诱人,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再往前推三年,这个企业刚成立的时候,包括科大讯飞在内,所有这些项目都是重大科技成果,“863”、“973”,以及各种国家的重大专项,国家的钱给十年研究科研成果,三年前的时间点上,这一批项目从体制内出来,带着之前几个亿的国家投入积累形成当年的产业化成果,然后变成了一个市场上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主体,就变成了公司。最后会发现之前所谓的没有用的科技成果项目,如果我当时搞人工智能,一定找不到工作。但是现在北京是什么情况?一个人工智能的硕士或者博士,稍微好一点的学校,一百万年薪不也一定请得到,而且花一百万请来了,也不能确保内一年之内不会被另外一家公司以150或者是200万被请走,因为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在全行业释放出来的需求,反向给前端的科技成果产业落地提供了市场,这就是当前最大的机会。
如果这个是机会,为什么不能发生在建筑和装饰行业?
这么大的产业,这么碎片化的市场条件下,清华、同济、天大的建筑和哈工大等,所有和建筑行业相关的,当年考的分都是很高的,包括毕业的这些硕士和博士,这些高端人才现在在哪儿?还在不在这个行业里?如果在这个行业里,那么怎么能够养住这些人?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从资本,从行业,各塑造一个人,哪怕是一个释放,当年人工智能也是这样的,当时想找一个好工作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释放,让这些人回来,把他们对这个行业最终有用的技术、项目和成果实现出来资本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话,可能会是真正对这个行业产生变革的机会。
所以这个他山之石,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先行了一步,在人工智能、互联网这个圈里先行了一步。看到的是如何调动资本的力量,政策的方法。政策方法服务的条件也是除了我要规范行业发展以外,怎么构建一个能够让资本能够自主、蜂拥地往行业里面注入产业发展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以后,很多事儿就事半功倍,和我们伴生的行业,比如说房地产,房地产是盖房子的,我们是装房子的。为什么盖房子的产业想压都压不住?国家说了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但是钱就是往里面涌。这个问题的根上,就是政策构筑的要素和资本环境,是让钱进去以后能够快速增值的。是不是我们有一个全行业的抓手和整个行业的组织单位,可以协同一些资源,或者是科技条件,围绕这个东西打造一个全行业创新的基地或者示范来做这个事儿,竖一个标杆?
在建筑装饰界,杭州这场峰会没有“鬼话”,只有“规划”。
6月28日,中国房地产精装暨智能化装配式建筑发展峰会在杭州落下帷幕。峰会聚焦地产精装和装配式建筑“智变”主题,清晰描绘未来数字化生活场景。
据主办方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智能化装饰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室协智装委)副会长、主任金永涛总结,此次峰会在智能化融入建筑、装饰全产业链方面有重大突破,业界一直探索和推动的智能化装饰有望形成市场“闭环”,真正实现全面落地,人们的家居生活品质将迎来“智变”,数字化生活不再遥远。
智装融合已“智变”
峰会伊始,整整一个上午,演绎了一场商业模式介绍和分享会。中室协智装委,另一主办方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装配式建筑委员会(简称中国亚协装配式建筑委),力携来自温州的浙江小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吧智能),推出“ABB2C”的智装联营大平台商业推广规划。
小吧智能董事长刘化亮带领他的研发、营销团队现场演示该平台的运作模式,一款憨态可掬、动感十足的小吧智能机器人以其“小吧,开门”的开场白,向观众展示人工智能对于家居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便捷。
由小吧智能带动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联营大平台模式,将在行业组织的助力和规范下,携手地产、装饰、建材以及智能化业界优质产品和服务,共同实现市场落地。
中国亚协装配式建筑委会长李成哲认为,该模式是建筑装饰全产链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优化的有益尝试,相信联营平台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家居生活需求。
现场闪亮“智多星”
当日下午,峰会推出含金量极高的主题演讲,发言嘉宾有高屋建瓴解读地产政策的住建部专家--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路兴,有把装配式建筑做得风生水起的企业家--湖南隆鑫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本富,更有智能化领域的多个“智多星”,还有传媒和会展运营大咖--瑞翔传媒总经理夏风、北京德美瑞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江东等。他们从各自视角论述和分享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思维、新视野,展现行业形式灵动、内涵丰富的新发展场景。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翘起来。现场就有这样一家“智多星”--北京源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他们找到了开启整个传统门窗行业进入智能化时代的支点,他们的清华创业团队成功打造出嘉寓智能门窗。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以此高科技产品于2010年9月成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智能门窗第一股。
从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到智慧城市,十多年来,他们用智能硬件、APP和云平台一体化全面解决方案,与20多家顶级房企合作,营造出150多个智能标杆项目,这就是东莞科曼利智控有限公司,前不久,该公司出席基于KNS协议的智能化建筑国标编制会议,成为参编单位,在业界影响力可圈可点。
具有二十多年智能文化积淀的广州威士丹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不断给建筑和装饰界带来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们为朝阳产业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总结出“六大痛点”,并分别给出解决方案,给装配式建筑安装飞得更高、更远的智能化翅膀。
韩国面膜这些年在我国很流行。殊不知,他们的另一类“面膜”,在中国也已开始流行,这就是现场推介的装饰新材料--韩华集团装饰贴膜。它的出现,为建筑装饰空间增添了新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场景效果。
未来共享“智空权”
缺失智能化,还是毛坯房。
何谓装配式,就是智能化。
科技,创造幸福力。
……
峰会的压轴环节,两场关于智能化融入房地产精装和装配式建筑的圆桌对话把峰会推向高潮。既有智能与装饰的温情拉手,又有智能和装配式建筑的深情拥抱。新观点、新思维、新理念纷至沓来,赋能建筑装饰全产业链进入“智变”时代。
必须指出,圆桌对话中的“智能家居联合云”的思路和规划将为“智变”时代的提前到来提供了新的可能。
来自斯卡雷特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钟兵斌在对话中阐述了“联合云”的概念和可行性。他认为,APP过多、智能化程度不强、性价比不高是智能家居领域三大硬伤。其中一大原因是智能硬件较难实现互联互通。能否换个思路呢?谙熟IT技术的钟兵斌通过大量调研和探索,决定另辟蹊径,“如果中小型智能企业能在云端实现‘互联互通’,未来智能家居行业的形态就会是这样:任一公司的APP,任一品牌的智能产品都可以对安装在家里的所有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实现控制。”
可以想见,联合云思路一旦得到广大中小型智能企业及云平台的认可,将会捅破云端之间的窗户纸,智能家居行业从此将驶入高速路。
现场传来消息,科曼利智控公司总经理黄昆当场拍板--加入联合云。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