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会 >

德豪润达募集资金增资转让股权

时间:2019-08-22 15:12:37 来源:网络整理
 

近日发布公告,公司于2017年12月1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个议案,分别为《关于以募集资金置换已预先投入募投项目项目自筹资金的议案》、《关于使用募集资金对子公司增资的议案》和《关于将全资子公司股权转让给另一全资子公司的议案》。

据公告显示,会议审议同意公司以募集资金人民币93,982,612.25元置换公司已预先投入LED倒装芯片项目的自筹资金。公司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向五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A股)368,320,000股,发行价格5.4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999,977,600.00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30,877,753.96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969,099,846.04元。

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向及使用计划

此外,公司将通过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蚌埠三颐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蚌埠三颐半导体”)、全资子公司大连德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德豪光电”)现金增资的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根据《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将募集资金净额1,969,099,846.04元按照75%、25%的比例分配至LED倒装芯片项目、LED芯片级封装项目,即分别使用1,476,824,884.53元、492,274,961.51元对蚌埠三颐半导体、大连德豪光电进行增资。

 

增资后股权情况

资料显示,蚌埠三颐半导体主营LED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大连德豪光电主营开发、生产LED芯片、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模组、发射管、LED半导体产品、LED装饰产品、LED、LED显示屏、LED、、、电子产品、电动器具、轻工产品、产品;从事上述产品的批发,从事上述产品相关的控制及软件系统、的研发、生产,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LED显示屏租赁(外资比例低于25%)。

德豪润达表示,本次增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实施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募集的资金。公司本次通过向蚌埠三颐半导体、大连德豪光电现金增资的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稳步推进和实施,增强蚌埠三颐半导体、大连德豪光电的资本实力,改善公司整体财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符合募集资金的使用计划,符合全体股东及公司的利益。

同日,德豪润达还公告称,公司拟将全资子公司德豪润达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德豪国际”)100%股权转让给公司另一家全资子公司珠海德豪润达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德豪润达”)。本次股权转让采用平价转让方式进行,按香港德豪国际2017年9月30日的每股净资产进行计算,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00,074.94万元。转让完成后,香港德豪国际由本公司直接持股100%的子公司变为本公司间接持股100%的子公司。

公司表示,珠海德豪润达主要生产及经营本公司的小产品,香港德豪国际为公司小家电出口业务的主体,本次股权转让事项是为了理顺小家电出口业务的结构,是公司内部资源整合、优化治理结构的需要,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良影响,亦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

 
 

为加大贵州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工农业生产安全和广大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近期贵州省质监局对省内制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本次抽查涉及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8家企业生产的建筑制品产品8个批次。未检出问题产品。

本次抽查制品依据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4100-2015《陶瓷砖》标准要求。

抽查产品及企业名单

 

 
 

《明诗综》曰:“石湾瓦,甲天下。”五百年来,佛山南风古灶窑火不灭,薪火相传。

古时的手工作坊,经过上百年的演变,成为一个个现代化的工厂:一排排像高铁车厢般的红色箱子内,轰鸣,坯体通过自动化运输线自行“转场”,机器臂24小时不间断抓取,从这里下线的、微晶砖、薄板等浓缩着科技元素的陶瓷,被整齐打包、运往世界。

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16年,国家质监总局对品牌评价为429.56亿元;同时,2016年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显示,品牌榜均以佛山陶瓷为主,在全国各建筑陶瓷产区中,佛山陶瓷保持多项“第一”纪录。

随着去年“全国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花落南海,佛山陶瓷在“绿色制造”、智能化生产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品质之路,为“中国制造”的转型探路。

由“多”走向“强”

为中国陶瓷做“品牌代言”

“‘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佛山’,如今品牌示范区的获得让这一说法更具有权威性。”回忆起当初参与申报全国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点滴,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很是骄傲。

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佛山陶瓷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第一条墙生产线和第一条生产线,诞生出全国首块彩釉砖至今,佛山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拥有陶瓷制造、原辅材料、装备、包装物等完备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目前,佛山拥有陶瓷装备制造企业200多家,产值占全国的80%以上。同时,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化色釉料生产基地,陶瓷色釉料生产占全国的40%以上。2016年,国家质监总局对佛山陶瓷品牌评价为429.56亿元。而建筑陶瓷市场则堪称“佛山制造”的天下。在全国各建筑陶瓷产区中,佛山陶瓷保持了多项“第一”。如在山东济南,建材市场几乎成了佛山陶瓷品牌一条街,偶有一两家当地门店,销售的也均是佛山陶瓷。

作为中国陶瓷的“品牌代言”,佛山陶瓷的创新研发一直引领市场,其建筑陶瓷研制和工艺创新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大规格抛光砖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意味着佛山陶瓷从“多”走向“强”。其中,集聚了多家陶瓷企业的南海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南海尤其是西樵陶瓷企业长期注重品质和品牌。”西樵陶瓷协会秘书长梁三苏介绍,辖区内企业有“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等多个荣誉“加身”,并设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广东省技术中心等,7家龙头企业纳税额约占佛山陶瓷产业总量三分之一。

在近日佛山公布的第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中,蒙娜丽莎、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润成”)等南海陶瓷企业均入选,“可以体现南海陶瓷企业的高质量。”梁三苏说。

传统产业的品质蝶变

“绿色制造”智能化生产撑起龙头地位

能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佛山陶瓷品牌示范区创建中作为代表,南海陶瓷企业取得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质量的追求,而智能化生产和“绿色制造”则构成其背后的支撑体系。

新润成是行业内最早引入自动打包机器的陶瓷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车间内,一块块经过重重质量检测的被自动打包机仔细包装,再被自动搬运至指定位置,而车间工人只需要在一旁进行监督和简单的机器操控,在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新润成办公室主任辛肖桃介绍,目前,生产线上已覆盖了自动捡砖、自动打包、自动打脱等智能化设备,针对陶瓷生产的特殊工艺,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进行智能装备研发。

“南海陶瓷企业视质量为生命,在他们看来,有生命才有品牌,有品牌才有市场。”梁三苏说,除了自主研发及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外,南海陶瓷企业还积极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最早推行该管理模式的蒙娜丽莎目前已获得“广东省政府质量奖”“佛山市政府质量奖”以及“南海区一线班组奖”。

而蒙娜丽莎更是业内最早践行“绿色制造”的陶瓷企业。在其坐落于西樵山脚下的总部基地内,树木错落成荫,厂区鲜见扬尘,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干净明亮。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蒙娜丽莎入选“绿色工厂”,成为陶瓷行业中两家入选企业之一。

“绿色制造”不仅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的环保管控和治理,更体现在产品上。在蒙娜丽莎的产品矩阵中,一块长2.4米、宽1.2米的陶瓷薄板,其表面的大理石花纹几乎能以假乱真,但厚度方面却“薄如纸翼”,仅为5.5毫米。在性能、款式都与普通陶瓷板无差别的情况下,陶瓷薄板很好地诠释了“节能、减材”的“绿色制造”内涵。

梁三苏介绍,随着南海陶瓷企业已全部实现环保方面的自动化节能控制,南海陶瓷正通过智能化逐步走向“绿色生产”。

从代工者到标准制订者

成功“逆袭”获行业国际话语权

从长期被视为“三高一低”的陶瓷行业探索出一条“绿色”的智能化路径,佛山陶瓷也开始在世界“逆袭”。

去年9月,蒙娜丽莎在意大利GRUPPO ROMANI陶瓷集团,为其意大利生产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从该基地诞生的陶瓷产品,印着蒙娜丽莎的品牌标识流向全球。

让意大利企业为南海陶瓷贴牌,这是蒙娜丽莎向高端品牌挺进的创举,也是占领世界市场的“逆袭”之举。这一高端陶瓷品牌也很快打开了市场,“目前,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张旗康说。

从当初做OEM(俗称“代工”)到如今让意大利企业为其贴牌,蒙娜丽莎的转型背后,亦是佛山陶瓷在世界地位的提升。从品牌到品质,佛山陶瓷近年参与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截至2017年6月的数据统计,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53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地方和行业标准25项、国际标准1项。2010年起,蒙娜丽莎依托自主创新,代表中国参与《陶瓷薄板》国际标准制定,成为该项世界标准的起草单位。

在南海乃至佛山,政府对标准化建设的推行,激发了企业争夺行业话语权,参与标准化制定的积极性。去年3月,在佛山市质监局的支持下,佛山陶瓷标准联盟成立并制定了《干压陶瓷砖联盟标准》。

获评“全国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在张旗康看来,这为南海乃至佛山陶瓷企业品牌加上了权威的“金字招牌”,“将鞭策南海企业继续做好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意识,也更好保证了终端消费者能够在市场选择到最正宗的‘南海砖’‘佛山砖’。”

■企业案例

新润成:视“质量”为企业生命

“砰砰砰”!在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润成”)车间内,每一块瓷砖在出厂前都要经受过重物敲击“考验”,才得以送到消费者手中。走进其陶瓷生产车间,只听见一下下清脆敲击声,却几乎看不到瓷砖的碎裂。这正是新润成对产品质量层层把控的其中一步。

去年,新润成获颁首届“南海区政府质量奖”,成为当年南海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陶瓷企业。“我们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品牌的基础。”新润成研发部经理汪新征说,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内部设定了比国家标准还要严苛的产品标准。

以600砖产品中心弯曲度为例,国家标准龟背、堕心是正负0.5%,而在新润成制定的标准中,优等龟背、堕心的弯曲度必须小于正负0.14%。

在日常生产中,为了将风险降至最低,新润成每天都会通过科学监控手段进行检查评定。为了保证校准仪器的精准度,新润成还会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内校,或是送往有资质的机构,为质量把关再添一道防线。

除了企业内部全方位生产的控制,在新润成看来,要保证产品质量,还需要研发体系支持。

为此,在陶瓷行业普遍打价格战的情况下,新润成很早就摒弃传统产业“野蛮生长”的扩张方式,走上了智能化生产、“绿色生产”的路子。自2010年起,新润成就在行业内率先引入自动捡砖、自动打包等智能化设备,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同时,为企业节省了更多成本用于新品研发。

近期,新润成与马来西亚企业合作研发的新型瓷砖主打起“健康”概念,“通过在釉料中加入抗菌剂和负离子粉,抗菌率高达90%,并可释放负离子,有益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汪新征介绍。

不断创新,通过产品性能的升级更好保证产品的“绿色”质量。在汪新征看来,视“质量”为生命,由“制造”转型为“创造”,正是企业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优势所在。

【记者】蓝志凌

【见习记者】黄舒旻 王雅铄

 

免责声明:安家啦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到QQ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二维码

新闻推荐

图文资讯

今日聚焦

装修设计

家装家居

消费指南

装修案例